朱逢春听他说完,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,露出了一抹别有深意的笑容。
他始终相信着一个观点,那就是只有通过自己努力争取得到的东西,人们才会懂得珍惜。
无论是飞艇航线的开辟,还是手机通话技术的应用。
以目前基地的实力而言,只需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能够覆盖全球。
这将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层面实现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跨越,人类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。
然而,如果大明主动向他国提出开通国际航线、出售能够远距离通讯的神奇物品,那他们内心真实想法就难以预测了。
或许他们会怀疑这些事物的真实性,或者担心其中隐藏着某种阴谋。
毕竟,人类的思维总是复杂而多变的,对于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警惕和疑虑。
欧洲诸国的资源、文化与市场,对于正在朝地球日不落帝国崛起的大明来说,当然是越早介入越好。
但朱逢春绝不会先开这个口,他就喜欢看着别人自己往坑里跳。
尽管目前来看,新航线开通后,最先受益的或许是那些野蛮闭塞的欧洲殖民者。
不过对于此刻的欧洲而言,大明帝国不啻于引领人类前进的灯塔。
曾经他们想象中的各种“明国光环”,将直接变成“托卡马克”笼罩在他们头顶。
当然,凡事有利就有弊。
朱逢春担心的不是欧洲人学会飞艇之类的科技知识,毕竟大明还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。
唯一能让他上点心的,就是有了更加高效的交通和联络方式,必然会加快欧洲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速度。
如此一来,世界格局就会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化。
朱逢春心中细细思忖。
无论未来局势如何变化,大明都必定会迈出这一步。
自从和老赵他们来到这个世界,蝴蝶的翅膀就已经开始不断扇动。
是简陋而低效的海陆交通,使得殖民者们信息传播的极为缓慢。
如今几个月过去,西亚和欧洲的绝大部分国家,对于明国所发生的惊天巨变仍一无所知。
不难想象,当飞艇载着明国的使者抵达阿姆斯特丹之时,定会在欧洲掀起一股起“闯大明”的热潮!
这条新航线将会成为连接大明与欧洲的坚固纽带,也是大明展现自身强大实力的绝佳舞台。
但不管是在大明本土,还是瀛洲大陆,禁止番邦人员随意进出的法令必然要坚决保留。
新的国际航班暂且定在巴城,如此一来,不管是从哪条航线出发,都不会穿过大明的核心区域。
唯有那些需要面见朱逢春或者内阁大臣的重要人物,才有资格转机前往北京。
朱逢春心中拿定了主意,这才再次看向满怀期待的保罗。
“保罗先生,对于你所提出的建议,我没有反对的意思,具体的细节你可以去和航空公司协商。”
“大明虽说繁荣昌盛,但也需要不断拓展与各国的合作,这样才能实现长久且稳定的发展。
不过,朕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,都必须全面考虑国内外的种种因素,并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。”
他稍微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视全场,接着说道:“大明的飞艇毫无疑问是国家神器,不能轻易展示给外人。
要是开辟新的航线,首先得明确双方需要承担的责任。朕希望能先和贵国进行试航,看看效果究竟如何。”
保罗心中一阵窃喜,但表面上仍然保持着谦逊和恭敬,他低头回答道:“陛下圣明!
我谨代表尼德兰共和国政府向您表示,我们定会全力确保航线与飞船的安全和秩序。
同时,我们愿意提供阿姆斯特丹的所有设施以及必要的后勤保障。”
保罗能够想象,如果能让首个欧洲航班在阿姆斯特丹成功降落,那他的名字必然会随着这一创举被载入史册。
可惜现在军舰的事情还等着他回印度去主持,在马德拉至少要挑选出750名海军官兵前往青岛接受培训。
在这件事没有完成之前,他也不清楚抵押国土的方案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,所以还是等国内的情况稳定下来再回去为好。
航空公司称飞艇降落需要安全又广阔的机场,而驻扎机场的守备力量必须是明国的士兵,这就涉及到了驻兵权。
此时的欧洲虽然还没有“驻兵权”的说法,不过保罗瞬间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。
但他无法保证议会能同意让明国士兵在本国首都驻扎。
在三十年战争(1618-1648)期间,很多外国军队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驻扎。
其中有瑞典、法国和神罗内部的多个邦国的军队,但这些军队只是因为战争而临时部署,并非常态。
没有议会的全权授予,保罗觉得每一分钟的谈判都无比煎熬。
最后还是朱皇帝拍板决定,明国的使臣可以携带国礼
第170章 这可是你们自己跳的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